玉林市信访局
  • |登录
  • 无障碍
  • 繁体版|
  • 简体版|
返回
顶部
“雷曼时刻”会不会重演

又一家美国银行破产了。

51日,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(FDIC)宣布接管第一共和银行,并将其出售给美国最大银行——摩根大通。

美国第一共和银行

这是美国近两个月来宣告破产的第三家银行,也是美国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银行破产案。

中国老百姓的印象中,银行就是保险柜,那是绝对安全的地方。银行倒闭这种事,真是听过没见过。

美国又有银行倒闭,不禁让人想起2008年的“雷曼时刻”。这一次,历史会重演吗?

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

眼看他起高楼

第一共和银行,名字看起来“高端大气”,在美国也确有名气。

这家创立于1985年、总部设在旧金山的地区性银行走的是一条“传统路线”:业务上,对那些曾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复杂金融衍生品敬而远之,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赚取利润;服务上,致力以细致入微的星级贵宾服务留住那些高端客户——主要是高净值的中产阶层。

第一共和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盈利

2008年之后,美国金融市场进入超低利率时期。这一阶段,第一共和银行向客户提供各种优惠,包括开户返现、向VIP客户提供低利率贷款等,既拉住了大批储户,又放出了很多优质贷款,甚至吸引来很多企业客户。

比如,2012年,这家银行向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提供了一笔595万美元的房贷,以优质的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促成了与脸书公司的长期合作,甚至直接将门店开到了脸书总部大楼,方便公司和员工办理业务。

第一共和银行与脸书公司建立长期合作

靠着这手绝活,该银行飞速发展。2022年底资产规模在全美排名第十四。这种经营策略也一度被视为美国银行业的成功范本。

眼看他楼塌了

这家银行不久前还风光无限,怎么说倒就倒了?

第一共和银行轰然倒下

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,利率变高了,这家银行的低利率贷款模式难以为继。

去年3月至今,美联储连续10次加息,将联邦基准利率从0%0.25%急速拉抬至5%5.25%,其中前9次发生在第一共和银行破产之前。这9次加息就像9柄利刃,刀刀见血。

去年3月以来,美联储连续10次加息

存款急剧减少,流动性枯竭。美联储加息使美元资产回报率升高,美国国债以及货币市场账户的收益率跳升至4%以上,导致第一共和储户流失。同时,这家银行的未保险存款比例高达68%,危机阴影下储户会担心存款不保。硅谷银行倒闭后,大量储户出于恐慌而集中取款,造成该银行存款大量流失,又找不到新资金来源,“借短贷长”矛盾下,陷入流动性困境。

已经倒闭的硅谷银行

信贷大量浮亏,资产缩水。第一共和银行的资产中,贷款占大头,其中一半以上是低利率房贷。美联储不断加息,使这些贷款的市值蒸发220多亿美元。当然,这些损失只是浮亏(即只是账面亏损,并非实际发生),只要银行能坚持到贷款到期,就不会真正亏损。

但遗憾的是,时间不等人。面对众多储户短时间内集中挤兑,银行不得不贱卖资产予以兑付,不但损失惨重,还使那些原本没打算提款的储户对银行信心大减。

这种恶性循环不断累积,最终砸断了这家银行的资金链,数十年辛苦经营的摩天高楼轰然倒塌。而推倒高楼的手,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。

38日到428日,该行股价在短短52天内,从115美元跌至3.51美元,总市值仅剩下年初的3%。眼见已无力回天,第一共和银行不得不在51日宣告破产。

428日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

美国政府尽力了吗

政府说尽力了,民众却认为没有。

不管是美国监管机构的雷霆手段,还是拜登总统的信誓旦旦,都无法安抚市场的恐慌情绪。相反,舆论质疑声此起彼伏。

危机酝酿已久,政府却呆若木鸡。
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第一共和银行的根基也不是突然崩塌的。

今年以来,该银行颓象愈发明显。316日,在美国财政部、美联储和FDIC的“穿针引线”下,美国11家大型银行联合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,助其苟延残喘45天。

当时,美国财政部志得意满地宣告,这种救助“展示了银行体系的弹性”。然而,300亿美元只是杯水车薪,“政府零出资的行业自救模式”无法阻止市场信心崩溃。

市场对美国银行业失去信心

概言之,无论是硅谷银行破产,还是第一共和银行关门,美国政府的反应就是那“三板斧”:火速接管,寻找“接盘侠”,宣布加强监管。除此之外,毫无创意。

“大而不能倒”(too big to fail)本就不公,摩根大通接盘只会雪上加霜。摩根大通是全美最大银行,持有全美存款总数的十分之一,2022年底资产规模高达3.2万亿美元,比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整整多出8000亿美元。正常情况下,摩根大通收购全美排名第十四的银行肯定会被叫停。但这次,美国监管机构果断放行甚至有意撮合,让它以106亿美元的“白菜价”拿下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的第一共和银行,捡了个大漏。

摩根大通公司

事出反常必有妖。

FDIC前主席比尔·伊萨克就批评称,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,因为“让最大的银行更大,只会使将来的选择更少”。民主党国会参议员伊丽莎白·沃伦也公开反对,认为该交易暴露政府监管部门的软弱,加剧了权力和财富愈发聚集到少数人手中。

但是,反对无效。市场竞争规则再次向资本的力量低头,所谓“公平竞争”只能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银行业风险严峻,政府偏偏不信。

美国政府在接管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后,曾试图将两家银行暴雷归咎于内部风险管理不善和监管不到位。FDIC在接管第一共和银行后,也同样试图故技重施进行甩锅。

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

美国政府的逻辑是,美联储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制定货币政策,微观经济主体必须自行调整以适应变化。这个说法乍一看没有问题,但细品之下,你就能发现不对。

美联储只要开开会、动动嘴,就能在一年多内加息500个基点甚至更多;但银行却很难以同样的速度激进地变革经营模式。这就好比,交管部门说,车辆行驶一定要适应道路规划;但若交管部门真随意修建道路、划设标识,没法高速过弯和连续漂移的车辆迟早会翻车。

美联储召开会议

看,是不是流氓逻辑?

政府施政,当为国泰民安和人民福祉。美国政府的政策却完全脱离实际,不考虑具体可行性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。高高在上的言辞之中,句句都是“你应该”;冷冰冰的政策之下,处处写满“不赖我”。如此施政,国泰民安岂非镜花水月?

危机尚未爆发,隐忧从未远离

当前,美国政府希望提振市场信心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市场风声鹤唳,投资者持续抛售银行股票,很多人担心下一波危机可能正在路上。

银行业每况愈下。52日至4日,银行板块在震荡中“跌跌不休”,银行业痼疾难消。据测算,美联储加息以来,美国银行业资产已缩水2万亿美元。如果未来一半的未保险存款被储户取回,至少190家地区性银行将陷入困境。

美国银行业每况愈下

商业地产独木难支。2022年初以来,美国商业地产遭遇寒流。2023年一季度,全美办公楼空置率升至12.9%,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;2022年初至20234月底,全美办公楼价格平均下跌25%,商铺价格下跌19%。巴菲特的老搭档、伯克希尔-哈撒韦的副董事长查理·芒格警告称:美国银行业“充斥坏账”;一旦商业地产爆雷,银行业危机将更凶险,也更难应对。

“影子银行”危机四伏。过去十多年,退休基金、共同基金、私募基金、人寿保险公司等“影子银行”体系迅速膨胀,也蕴藏不小风险。202211月以来,华尔街最大商业地产业主——黑石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信托基金遭遇疯狂挤兑。今年4月,美国最大公共退休基金之一、总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的加州教师退休基金,宣布对520亿美元房地产投资予以资产减值。

美国“影子银行”危机四伏

隐忧发酵,若应对不当,未来很可能还有更大麻烦。

53日,美联储宣布再度加息25个基点,表明美联储将“抗通胀”置于“稳金融”和“促增长”目标之上。照这样下去,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经济大衰退、银行大爆雷、金融大混乱,“雷曼时刻”就可能重现。这也是全球投资者们最担心的情况。

当年那场金融危机,美国采取各种“技术手段”,让全世界为美国的错误买单。

可如今,美国已不复当年雄风,政府债台高筑、美联储资不抵债。万一危机来袭,恐怕很难像当年那般从容,其他国家也不会心甘情愿替美国分担损失。

美国的债务危机

昭昭焉,承变招祸,乃咎由自取也。

(来源:九万里公众号)